形态描述
体长25 mm,翅展55 mm左右。头和颈板灰褐色。胸部背面锈黄色,翅基片具锈红色边。腹部灰黄褐色,基毛簇暗红褐色。前翅灰褐色,齿形毛簇黑色,前缘内半部混有大量灰白色鳞片;内线以内的基部(除前缘外)锈黄色向外延伸到臀角;基线和内线暗红褐色,其内、外侧衬锈黄色边似呈1带;基线清晰锯齿形,内线在中室下呈双深齿形曲,其中A~Cu2脉间的齿形曲较大而钝,向外延伸与外线接近;横脉纹暗红褐色,周围灰白色;外线暗灰褐色锯齿形,具灰白边,在前缘横过一锈黄色椭圆形斑;外线外M1~R4脉间基部各有一暗红褐色楔形纹;亚端线为一断续的模糊暗褐色带,伸至后角一段被染成暗红褐色;端线模糊,暗红褐色;缘毛灰褐色。后翅苍灰褐色,后缘黄褐色,前缘和外缘较暗,有一暗色宽外带。
雄性外生殖器:第8腹板端部呈三岔形增厚,中央的拱突远比两侧的增厚区大,且其端缘中部微凹;爪形突较短,末端钝;颚形突粗,外侧波状,末端尖;抱器瓣狭长,末端卵形扩大,背缘亚端的突起相对细;阳茎粗,略比抱器瓣短(不包括刺突),中部有许多小刺突,末端有1枚粗长的刺突。
观察标本:陕西太白黄柏塬1350 m,1♂,1980.Ⅶ.11,留坝庙台子1350 m,1♂,1998.Ⅶ.21;湖北兴山小河口700 m,1♂,1994.Ⅴ.20;四川峨眉山,1♂,1974.Ⅵ.13;甘肃康县清河林场1450~1650 m,1♂,1998.Ⅶ.15。
雄性外生殖器:第8腹板端部呈三岔形增厚,中央的拱突远比两侧的增厚区大,且其端缘中部微凹;爪形突较短,末端钝;颚形突粗,外侧波状,末端尖;抱器瓣狭长,末端卵形扩大,背缘亚端的突起相对细;阳茎粗,略比抱器瓣短(不包括刺突),中部有许多小刺突,末端有1枚粗长的刺突。
观察标本:陕西太白黄柏塬1350 m,1♂,1980.Ⅶ.11,留坝庙台子1350 m,1♂,1998.Ⅶ.21;湖北兴山小河口700 m,1♂,1994.Ⅴ.20;四川峨眉山,1♂,1974.Ⅵ.13;甘肃康县清河林场1450~1650 m,1♂,1998.Ⅶ.15。
国内分布
湖北(兴山)、四川(峨眉山)、贵州(梵净山)、陕西(周至、太白、留坝、佛坪)、甘肃(康县)
分类讨论
本亚种与指名亚种的区别如下:①体型比指名亚种小;②前翅底色偏灰褐色,后翅缺浅黄色;③第8腹板端缘中部微凹;④阳茎末端的刺突末端更细长。